行為經濟學(behavioral finance)

一般人好難避免的行為,大家有冇犯過呢?

Quoted from 信報財經新聞 投資者日記 2009-08-31 光伏電池業將損手爛腳 曹仁超

1987年10月股災、1989年六四事件、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、1997年7月亞洲金融風暴、2000年3月科網股泡沫爆破、2007年10月CDO危機……二十年內嘅大危機,令行為經濟學(behavioral finance)迅速發展起來。

1.跟大隊效應(The Bandwagon Effect)。上述係令股價拋離基本因素o既最大原因,冇上述因素,泡沫很難形成。

2.討厭虧損心理(Loss Aversion)。因害怕虧損出現,變成遲遲不敢下決定,結果眼光光睇住機會溜走。

3.感情用事(Disposition Effect)。投資者往往太早獲利回吐,卻遲遲不肯止蝕,主要係感情用事而不作理性分析。

4.結果論(Outcome Bias)。母親常說:「真主意,假商量。」唔少人响商量一件事之前,心中早已有咗「主意」。例如睇好者會搵一切理由去支持自己睇好你啱嘅,而非分析事物後才作結論。睇淡者亦一樣,先有結論才再搵理由去支持自己睇法。

5.一錘定音論(Anchoring)。唔少人以手上已知資料去決定點樣做,然後便一直照做落去,唔再理會往後事態發展。許多時,見步行步才是最好策略,隨住所獲得嘅資料增加,逐步決定下一步點做,才係聰明做法。

6.敝帚自珍。人往往高估自己所擁有東西嘅價值,例如自己住嘅房子必定風水好;自己收藏嘅古董好值錢;手上股票價值必較市價高,只係別人唔識寶。

7.疑神疑鬼論。許多時收到嘅資料互相矛盾,動搖咗自己最先嘅正確決定,作出錯誤行為。

8.買入後理性化論。先行買入,然後才搵好多理由去支持自己所作買入決定係啱嘅。

上述八大缺點,各位有冇犯過?

好多有趣嘅事實,投資基金經理係唔會話畀你知:

A、1997年7月開始至今,買債券跑贏買股票。

B、2001年1月至今買黃金亦跑贏買股票。過去十二年,香港投資項目中表現最差嘅長線投資係房地產。不過,老習慣難改,一般人仍相信持有物業可以保值;股票較黃金吸引;債券冇投資價值等等。

C、响適當時刻持有適當項目,才能獲得較高回報,毫無目標嘅長線投資只係浪費時間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