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十後主動造時勢吧 - 羅耕

現今八十後的怨氣,能否以簡簡單單的訓示化解?未兔太傻太天真了.當體會過 (RPG?) 一班20代的生活際遇,一定會明白「車毁人亡」的歇後語會是「英年早逝」.

若然身在其位,有人工出的既得利益者,拿出一點胸襟,誠意,努力把香港重新塑造迎合新世界的香港(破舊立新),總好過無時無刻想著"車毁人亡" 好!
財經DNA 羅耕
人生最黃金的打工、創業年代撞正長達六年的持久衰退,其沮喪及不忿絕對可以理解。至於今年才廿餘歲、八十年代出生的一羣,亦同樣一畢業便碰上金融海嘯。由此可知,他們不滿的除了現行制度及機會減少外,生不逢時亦或是造成怨氣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
---

 八十後主動造時勢吧
港官以至某些年長之士,有意無意將「八十後」邊緣化,將之看成一羣少數族裔。不過翻查數據,八十後大概指卅歲或以下,佔本港人口三分之一,根本一點也不少數。將三分之一人口標籤成少數,或將之簡單地看作單一的利益團體,當然會鑄成大錯。
有人總覺「一蟹不如一蟹」,認為八十後的觀點幼嫩,不加重視。然而果真如此,我們不會見到人類一代比一代進步。別將以往的大學生與今天的相提並論;要比,應將以往頂尖1%精英與今天頂尖1%比,孰優孰劣?難一概而論。單是張開把口講英文,當今有些「精英」連字母都讀不準,講國語就更放上網被人笑;反而幾歲大的幼稚園生卻有條件三語皆「肋肋聲」。縱是頂尖1%港人比頂尖1%大陸人,相信亦不怎輸蝕。
今天的社會精英多是五十後,但其實五十後也有不少是一事無成。在多元社會裏,任何年齡層皆分布參差,學理上根本不應以年齡劃分。但為何這種分化卻自然形成呢?相信是還是時勢使然。不能否認的是,某些年代的人確比另些年代的人幸運。生於五十年代以前的最慘,大戰年代根本連能否活下去都成問題。在香港,別看其他,單看恒指對數趨勢,便知九十年代以前升速較快;經濟一樣,九十年代以前的增長明顯較高。
就業市道滯後於股市、經濟,故就業市場轉差不是九十年代初的事,而是亞洲金融風暴後的事。由此可見,這種八十後分化,是1997年後才出身就業市場的時勢所使然。人生最黃金的打工、創業年代撞正長達六年的持久衰退,其沮喪及不忿絕對可以理解。至於今年才廿餘歲、八十年代出生的一羣,亦同樣一畢業便碰上金融海嘯。由此可知,他們不滿的除了現行制度及機會減少外,生不逢時亦或是造成怨氣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雖說時勢造英雄,但英雄也可造時勢。八十後,你們會想造個怎樣的時勢?
相關閱讀: 周潤發比唐英年更適合做特首? 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